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三月十八是周皇后的千秋圣节,周皇后不想铺张,传免命妇朝觐贺寿,只与宫眷们欢乐一日。崇祯陪着周皇后看了一会子戏,皇后见他不时出神,知道他心里想着政事,就暗推他一把,轻声道:“皇上繁忙,不必老是陪着臣妾了,有田、袁两位妹妹一起乐子就行了。”

崇祯歉然道:“朕怕扫了你们大伙儿的兴致。”

“皇上能抽出身來一会儿,也是臣妾的福分体面。只是皇上待会儿看不到田妹妹荡秋千,有些可惜。”周皇后心里暗暗生出一丝幽怨。

“永宁宫的秋千架设好了?”崇祯转头看着田礼妃,田礼妃道:“三月三,荡秋千。今儿个可是都十八了,已经荡过多日了,皇上忙嘛!”袁淑妃也道:“臣妾的那些羽鸽每日在云霄里歌哨,皇上也听不到。”

崇祯见她们三人神情哀婉,大觉怜惜,忙抚慰道:“春事方深,撤秋千架还有些日子,不必急于一时。鸽哨么……等忙过这几日,朕好生陪你们到西苑游春,那里也有秋千架,也放得鸽子?”不等三人再说,起身回了文华殿,喝了一碗银耳燕窝羹,忙着批阅案上那摞高高的奏折,见有不少弹劾施凤來、张瑞图的折子,便放在一边,留中不发,命王承恩进來道:“你到会极门传朕口谕,每日申时以后,凡不关系边警战事的奏本,一律不准投递。似这般奏折沒甚紧要,徒劳心神。”他点指着放在一边的那些折子,闭上眼睛。

王承恩答应道:“万岁爷既是劳乏了,先歇息养养神也好。”

“朕岂能歇息,明日想必又是这样一摞。你下去吧!”崇祯睁开眼睛,直了一下身子。

王承恩望一眼案上厚厚的奏折,迟疑着禀道:“万岁爷,有个南蛮子袁崇焕递了牌子急着要觐见,奴婢怕扰了万岁爷歇息,教他候着呢!”

“才一个月的光景,他走得倒不慢。宣他进來吧!”崇祯面现喜色,挥手命王承恩快去。

不多时,一个瘦小的汉子跟着王承恩进來叩拜,崇祯见他四十几岁的年纪,满面黝黑,风尘仆仆,颌下三绺长髯却一丝不乱,深觉有趣,问道:“你就是袁崇焕?朕早闻你连克建酋,常思卿家是何模样,如何竟是须长身短?。”

袁崇焕奉诏进入紫禁城还是头一次,见识了皇家森严气象,想及皇帝威仪,饶是久经沙场战阵,也禁不住战战兢兢,心头乱跳,等进了文华殿,见崇祯年纪不足二十,面貌清秀,言辞温和,渐渐心安,不料皇上开篇问话却提及自己身材,实在大出意料,不及细想,叩头回道:“臣身材矮小不及中人,也怕令皇上失望,不胜惶恐。”一口夹杂粤音的官白,崇祯听起來颇觉吃力,见他直言以对,明白颇为忌讳,笑道:“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你以红衣大炮惊死努尔哈赤,又击退皇太极,独提一旅,战守孤城,有此战功,必有过人之处,朕是想用你之长,并非取你之短。”

袁崇焕悚然醒悟召对失仪,忙辩说道:“臣远处草莽,半生戎马,初次仰睹天颜,感激在心,以致言语无状,实在有失人臣之礼,求皇上格外恩宥。”

崇祯含笑道:“平身答话。朕也喜你耿介。吏部报了你的履历,朕知道你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做过一任邵武知县,也是正途出身嘛!”

“臣自幼喜战术兵法,不得已舞弄翰墨,考取了功名,但只做了半年的知县,便弃文从武,到兵部任职。”

崇祯见他仍有几分窘迫,安慰道:“直言陈事,足见性情,朕不怪你。到京几日了?”

“昨日才到。”

崇祯道:“广东距京五千里之遥,驿站七十余处,限期一百四十日,你走了一个月多,尚不算慢。”

袁崇焕禀道:“臣跪接了圣旨,即刻准备举家起程,尽心王事,不敢怠慢。”

崇祯诧异道:“怎么,举家來京?为何要带家眷?”

袁崇焕道:“臣自用兵以來,无不携带家眷,身家性命与兵卒共存亡,最能安定军心。臣接旨后,即雇船北上,二月底到了南京。不料江北大雪,天气严寒,结冰封河,漕运不通,臣心焦如焚,只好扬州弃舟登岸,将家眷留在后面缓行,独自骑了驿马,只身入京。不料风雪不止,道路湿滑泥泞,险些迟了。”

崇祯暗自感动,破例赐了座,说道:“此次不必再将家眷带往辽东了,魏良卿的宅子朕已敕名策勋府,一直空着,你可暂将家眷安置。”

袁崇焕心头一热,泪水夺眶而出,跪谢道:“臣以身许国,就是战死沙场,也难报皇上圣恩。只是臣此举已成积习,皇上即将辽东托付微臣,臣自当与辽东共存亡。”

崇祯道:“你不必辞谢,等辽东恢复以后,朕再将宅子赏赐与你。”吃了一口热茶,又道:“朕听说你曾写过一个条幅,自叙心境,是如何写的?”

袁崇焕一怔:“皇上竟也知道?”随即吟咏道:“予何人哉?十年以來,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予何人哉?直谓之曰‘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可也。不知皇上所指可是这几句话?”

崇祯点头道:“正是。这几句话掷地有声,先国家而后私人,语出肺腑,豪气干云,兵部左侍郎吕纯如荐你只有十个字:不怕死、不爱钱、曾经打过,与你自家说的正相契合,看來你当得此言。有此气魄方可镇守辽东,看來众臣的举荐可谓得人。”

袁崇焕听得热血沸腾,起身道:“臣既感恩于先帝,又得皇上知遇,万里奉召,敢不尽心?”

崇祯抬手唤他坐下,问道:“一路情形如何?有什么见闻?”

“今年江浙、湖广、南直隶及安徽凤阳龙兴之地收成皆可,粮价回落,百姓口粮无忧。闻说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四仓储粮六百余万石,已满八成。只是四川大旱,南直隶多处州府泛滥成灾,常州府虫害严重,十月南京地震,庐舍民畜有所损伤毁坏。山东二十八个州县积雨伤禾,秋梁欠收,好在夏粮丰足,还不至于挨饿。臣沿途也未见到几个流民。”

崇祯嘉许道:“毕竟做过知县,见识具体而微,看的都是紧要事,懂得体恤民情。治国之道不外乎吏治钱粮,粮食最为根本。”话锋一转又道:“千里走单骑,虽属听闻,倒也颇为条贯有理。朕听说你几年前曾单骑出关,探视辽东山川地理,军情防务了然于胸。朕登极未久,辽东战事时刻萦绕在心,你且说与朕听。”

袁崇焕斜侧在凳杌上,听皇上提及辽东战事,神情极是激奋,两眼灼灼有光,缓声娓娓而谈。

天启二年正月,恰逢六年一度的京察,七品县令以上都要赴京述职,四品以上的高官在皇帝面前自陈功过,五品以下则由吏部尚书、侍郎、考功司郎中,吏科都给事中,都察院都御史或副都御史,河南道御史、协理御史考核。考核共有八法,查其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看其行谋是否保善家邦,言事是否苟利社稷。年近不惑的袁崇焕冒着严寒,离开福建邵武县赶赴京师,通往京师的各路官驿迎來送往,热闹非凡。袁崇焕只带一个随从佘义士,快马入京,住在广东会馆。

次日,早早穿戴齐整到吏部衙门等待传号,门房内已有数十人相互寒暄攀谈,吵吵嚷嚷,袁崇焕为官日浅,并不认识一人,独自步入庭院,当值的校尉见他身着七品文官??补服,不加阻拦。袁崇焕穿过一个小小的垂花门,里面又是一个庭院,却见一架粗大的古藤,枝桠虬曲,如一面屏风挡在堂前,被风吹得呜咽有声。袁崇焕见藤条蔓延长大,想是百年前的旧物,便围着古藤转了一遭,见藤下隐隐录出一方刻石,蹲身细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满了核桃般大小的楷字,笔法严整,竟是一篇《古藤记》,说明古藤乃是江苏长洲人吴宽在弘治六年所植,屈指一算,果然已百年有余。古藤犹在,只是那植树人不知埋骨何方,袁崇焕感叹良久,向里面一望,见四下都是部曹的值房,不敢再入,返身欲回,却听北首的司厅有说话声随风传來,隐隐听到似是在议论时局,说努尔哈赤亲统大军开赴辽河,业已攻下了镇武堡,广宁岌岌可危,不由既惊且忿,想要排闼而入,问个究竟,又知道身在吏部,不敢造次,闷闷地转回门房,不想县令们也在谈论广宁战事。

一个黑胖的汉子忿忿地说:“辽东军败在轻敌,所谓骄兵必败,王大人本不知兵,又将后金兵马视若无物,如此用兵,直似儿戏,焉能不败!说什么不久将一举荡平辽阳,皇上可在仲秋之夜高枕而听捷报,好大喜功,都是放屁!如今镇武大营已溃,广宁危在旦夕,广宁不守则山海震撼,山海不固则京师动摇。可惜了十三万雄兵,一百二十余万两的银子怕也要打了水漂。”

旁边一个清瘦文弱的县令道:“年兄不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其实也不尽然。镇武堡虽失,但西平堡未败,我军主力尚在,仍可一战,只是战法如何尚需斟酌。”

袁崇焕听得性起,拱手道:“两位兄台高论,令人茅塞顿开。弟有一言,还望指教。”

两位县令一齐道:“不敢不敢,洗耳恭听。”

“弟以为广宁失在经抚不和,熊经略力主在一个守字,而王抚台着眼于一个战字,自然号令不一,难以调兵遣将,如此进退失据,怎么能破敌制胜?”袁崇焕目光炯炯,瞬息之间,纵论天下大事,隐隐生出一种咄咄逼人之势。

清瘦县令本來也大觉有理,只是在众人面前突被驳论,心中不免暗自悻然,干笑一声道:“兄台出言高妙,令人佩服。依兄台之意,是战好还是守佳?”

“战有战的道理,守有守的方略,不可强分高下,只要运用相宜,都可痛击建州跳梁,光复我大明河山。”袁崇焕几句话说得豪气干云,慷慨激昂,门外有人大叫道:“不想岳武穆重生了。”

众人循声看时,门外大步走进一个身材高挑的青年人,三十岁出头,面皮白净,略有髭须,门边一站,恍若玉树临风,拱手施礼道:“老先生所言,令人感奋,学生愿闻其详。”

袁崇焕见此人身着獬豸补子服,看不出品级,但知是监察风宪的言官,不敢造次,忙还礼道:“崇焕肆意放言,不想惊动大人。崇焕以为战与守本可相通互用,不可截然而分。建虏马快箭利,习于野地浪战,驰突骑射,倏忽而來,迅然而退,此其所长,我军若战,当深掘壕沟,高筑城墙,固若金汤,以为屏障,等他來攻,再以佛郎机火炮、火箭、木石杀伤來敌,切不可轻易出城而战,以我所短比其所长,建虏久攻不下,自然不敢深入。若论守则较为容易,深挖洞,广积粮,将全国的财力物产聚在广宁、锦州、大凌河、小凌河、右屯诸城,屯田养战,复兴商旅,招徕四方流民,以图长远。建虏所据辽东弹丸之地,物产财力如何能与我大明万里江山相比,对峙消耗,不出数年,建虏势必兵疲财竭,不能南进一步。”

众人听得暗暗点头,那青年却不置可否,一把将袁崇焕拉了走入庭院,低声道:“学生河南道御史侯恂,此次奉旨大计天下官吏,皇上密诏举荐知兵可用的边才。方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先生回去可将方才所言写成奏折,学生代为举荐如何?”

袁崇焕躬身谢道:“卑职虽寄身士林,但性好谈兵,平日遇到自边疆回乡的老校退卒,便备些酒食请教边塞守战事务,因此知晓一些山川湖海之险,也明白不少行军用兵之策,常以边才自许,平生宿愿是想投笔从戎,立功边疆,如今年已四旬,两鬓将白,却报国无门,令人浩叹。若侯大人能教崇焕奔赴辽东,实在感激莫名。崇焕必当捐躯报国,死而后已。”说着竟双膝一曲,跪在地上。

一旬之后,袁崇焕升迁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官居六品,准予回籍探亲后赴任。想起进了兵部,袁崇焕感到不久既可奔赴前敌,极是兴奋,独拥被衾,听着窗外呼啸的朔风,遥想辽东的战局、山川地理、风物人情,心潮起伏,辗转难眠。四更时分,悄悄起來,并不惊动佘义士,背了一把宝剑,牵着那匹白色驿马,出了德胜门,向西北急驰。将近晌午,出了金山岭北古口、司马台长城关隘,便已到了关外。

袁崇焕住马回首眺望,四处峰峦叠嶂,山势险峻,宛如壁立,仅有数丈缺口可通,砖砌的城墙顺着山脊起伏连绵,三十余座敌楼高耸群峰之上,关山苍莽,离家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下马啃了些干粮,在山脚的溪边砸冰取水,略喝了几口,牵了马匹,沿着长城向东北缓缓而行。一连数日,白天查看地形,取出兜囊中的炭条绢帛图画标识,夜里围火而眠,思想行军布阵之事。

临近三月,天气渐暖,河边溪头隐隐泛出一丝绿意,远处的山林笼罩着一团团浅蓝的氤氲,袁崇焕骑在马上,看着西坠的落日,计算着出关的日子,忽然听到一阵歌声远远传來,关外人烟本來稀少,袁崇焕一路上又多走的是人迹罕至之处,骤然听到人声,格外欢喜,倾耳细听,却是一首古曲: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页面连接:http://www.iheir-10.com/book_0_fhmbl/uqlblqmm.html

69中文网 盗墓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棉花糖小说网闪爵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